這到底是篇書籍的閱讀心得還是自己對於即將去泰北30天前給自己的一個反思呢?
志工們個自選了有興趣的書籍,希望在培訓時能帶來更多的想法
- 服務過程中想扮演甚麼樣的角色?
在邊境漂流這本書的眾多推薦續中,提到了許多關於海外志工的議題,包含:海外志工沒有把海外服務當成志願服務,而是汲汲營營的想去獲取旅遊經驗、名聲;「滿懷高度的助人熱忱,反而陷入事務操作取向,指考慮該怎麼執行,卻很少花時間想想為什麼要做。」......
志工輪理課程、泰北分享會上接有提及,在那麼短暫的時間內,我們做的服務真的可以符合他們的需求嗎?會不會滿懷高度助人熱忱,急於付出,反而沒看到他們的需求?在書中,借由作者一個個與當地互動的故事,好像更貼近了服務,也暫時給了自己一個答案。
「對於人們最根本的關懷,回歸自我和她人的本質,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對等交流,才是海外服務最重要的課題。」
看完這本書,告訴自己,在面對泰北的居民、小朋友時,要多花時間與他們接觸、認識他們,也讓他們有機會認識我們。
我們在服務後或得的成長,不是來自於消費他們的生活(作者稱為苦難),而是借由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,在心中留下痕跡,沉澱後,經過時間和經驗讓我們思索,身為公民的我們,該以甚麼態度面對生活?年輕人的責任又該是甚麼?
- 因為世界一直不夠美好
書中,學校衛教隊志工們,服務緬甸移工學校,改善孩童們的衛生環境、試圖解決發生的健康問題。
在書中也不斷提到,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孩童的教育,讓他們在將來面對外界的挑戰時,多份信心,多份衡量,多份選擇,多份保護自己的力量。
作者說:「世界一直不美好,所以我們才要依同努力。」
看到這邊不禁有著深深的不安,對我來說,沒有足夠的信心能教給他們真正需要的教育,何談是面對外界挑戰的力量。
所為得讓世界更美好是努力把世界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?
還是讓他們有能力去架構他們自己定義的美好的生活呢?
- 面對未知生活的恐懼
「怕面對未知旅成的孤立無援,怕失去對自己熟悉得一切,但惶恐不安讓自己學習更為謹慎謙卑,誠摯的貼近他人,坦然的面對自己。」
大四了,生活即將面對許多的不同。
離開大學校園還害怕嗎?離開最熟悉的你害怕嗎?離開台灣去海外當志工害怕嗎?
更害怕的是不敢面對變動,渾渾噩噩、將舊於既定、不再適合自己的東西。即便有著遺憾,也才是自己選擇、活過的人生。
生活在人生既定的軌道上,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,成長過程中不斷給自己對於將來生活品質的期望,也是父母對自己的期望。但是,那些真正是自己想做的事嗎?或許一趟外出,可以離開現在既定的一個框架,提供一個機會從新去反私對人生的期許。曾有人說,離開現有的生活,是去尋找替代的生活。
期許自己可以極盡所能的去準備、投入、參與這難得泰北志工機會。去付出所有的精力與時間,面對泰北的人們、
\